黨史學習教育
-
81.如何理解建設美麗中國要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?“毋壞室,毋填井,毋伐樹木,毋動六畜。有不如令者,死無赦。”周文王頒布的這條《伐崇令》,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令。我國古代很早就有尊重自然、保護生態的觀念,并把這種觀念上升為國家管理制度,專門設立掌管山林川澤的機構,制定政策法令,這就是虞衡制度。后來不少朝代也都有保護自然的律令并對違令者重懲。鑒古可以知今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、依靠法治。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、最嚴...5 2021-10-14
-
142021-10
80.如何理解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?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,長江浩浩蕩蕩、奔流不息,以水為紐帶,連接上下游、左右岸、干支流,形成了中國經濟大動脈。但多年來,她也飽受環境污染、過度開發之痛。長江病了,病得還不輕。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把脈開方...6
-
132021-10
【省交通檢測公司】召開“知規律明方向、奮斗十四五”專題研討會10月13日,省交通檢測公司黨支部組織召開“知規律明方向、奮斗十四五”專題研討會,公司在寧黨員領導干部、部門負責人及部分職工代表參加學習研討。會議深入學習了《青海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...0
-
132021-10
79.如何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?改革開放初期,浙江安吉余村靠著開山采石成為遠近聞名的“首富村”,老百姓腰包鼓起來了,生態環境卻惡化了,煙塵籠罩、污水橫流成為困擾群眾的大問題。要“錢袋子”還是要“綠葉子”?在抉擇的十字路口,2005年8...9
-
132021-10
78.為什么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,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?“彩云之南”的大理,洱海像一只蔚藍純凈的眼睛,凝望著萬木蔥蘢的蒼山。但這只“眼睛”曾經也進過“沙子”,令“高原明珠”蒙塵。經過不懈治理,如今的洱海漸漸重現天藍海碧的亮麗景象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洱海時...8
-
132021-10
77.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,實現共建共治共享?走進浙江諸暨楓橋鎮,“不要人夸好顏色”的江南詩韻中,一幅悠然祥和的平安畫卷映入眼簾。20世紀60年代初,楓橋干部群眾創造了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“楓橋經驗”。毛澤東同志親筆批示“要各地仿效,經過試點,...9
-
112021-10
76.為什么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?2020年初,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黨中央及時調集全國資源,開展大規模免費救治,從出生僅30多個小時的嬰兒到108歲的老人,不放棄任何一位患者。反觀西方一些標榜“人權”...7
-
112021-10
【省交通監理公司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會為持續推進公司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,10月10日,省交通監理公司召開黨史學習教育推進會,公司領導班子成員,各黨支部書記、各部門和檢測中心負責人參加會議,公司黨委書記主持會議。會議集中學習了中國共產黨成...2
-
092021-10
75.為什么說立德樹人是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?1935年初秋,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,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開學典禮上向全體師生問了三個問題:你是中國人嗎?你愛中國嗎?你愿意中國好嗎?2018年9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談到了這個故事,并強調“這...15
-
092021-10
74.為什么解決民生問題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,少做花上壘花的虛功?治國有常,而利民為本。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是什么?是吃得放不放心、有沒有房子住、孩子能不能上好學、能不能找到工作、養老有沒有保障,等等。民生無小事,枝葉總關情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...16